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京鸿小说网

第8章

然而我的那篇《怀旧》是严肃的。

我并非为要多获群众,也不是因为恨施先生没有推荐《华盖集》正续编及《伪自由书》;更不是别有动机,例如因为做学生时少得了分数,或投稿时被没收了稿子,现在就借此来报私怨。

十月二十一日。

桃椎五四运动以后,好像中国人就发生了一种新脾气,是:倘有外国的名人或阔人新到,就喜欢打听他对于中国的印象。

罗素〔2〕到中国讲学,急进的青年们开会欢宴,打听印象。

罗素道:“你们待我这么好,就是要说坏话,也不好说了。”

急进的青年愤愤然,以为他滑头。

萧伯纳周游过中国,上海的记者群集访问,又打听印象。

萧道:“我有什么意见,与你们都不相干。

假如我是个武人,杀死个十万条人命,你们才会尊重我的意见。”

〔3〕革命家和非革命家都愤愤然,以为他刻薄。

这回是瑞典的卡尔亲王〔4〕到上海了,记者先生也发表了他的印象:“……足迹所经,均蒙当地官民殷勤招待,感激之余,异常愉快。

今次游览观感所得,对于贵国政府及国民,有极度良好之印象,而永远不能磨灭者也。”

这最稳妥,我想,是不至于招出什么是非来的。

其实是,罗萧两位,也还不算滑头和刻薄的,假如有这么一个外国人,遇见有人问他印象时,他先反问道:“你先生对于自己中国的印象怎么样?”

那可真是一篇难以下笔的文章。

我们是生长在中国的,倘有所感,自然不能算“印象”

;但意见也好;而意见又怎么说呢?说我们像浑水里的鱼,活得胡里胡涂,莫名其妙罢,不像意见。

说中国好得很罢,恐怕也难。

这就是爱国者所悲痛的所谓“失掉了国民的自信”

,然而实在也好像失掉了,向各人打听印象,就恰如求签问卜,自己心里先自狐疑着了的缘故。

我们里面,发表意见的固然也有的,但常见的是无拳无勇,未曾“杀死十万条人命”

,倒是自称“小百姓”

的人,所以那意见也无人“尊重”

,也就是和大家“不相干”

至于有位有势的大人物,则在野时候,也许是很急进的罢,但现在呢,一声不响,中国“待我这么好,就是要说坏话,也不好说了”

看当时欢宴罗素,而愤愤于他那答话的由新潮社〔5〕而发迹的诸公的现在,实在令人觉得罗素并非滑头,倒是一个先知的讽刺家,将十年后的心思豫先说去了。

这是我的印象,也算一篇拟答案,是从外国人的嘴上抄来的。

九月二十日。

〔1〕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四日《申报·自由谈》。

〔2〕罗素(b.rsell,1872—1970)英国哲学家。

相邻小说
  孤身走我路  沉睡的森林  我养大了病弱反派大佬  我即是虫群  青梅渴口  古籍序跋集  ABO:我家夫人太暴力  汉文学史纲要  娱乐圈之复仇[重生GL]  007系列之巴巴罗萨来客  集外集拾遗补编  而己集  低调少奶奶  纯粹感性批判  朝花夕拾  阿Q正传  柏棺+波洛圣诞探案记  呐喊  穿成反派带球白莲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