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京鸿小说网

第23章

两边墙壁都爬塌(平声),连忙扯得牢,

只剩下一担馄饨担。”

看客的取舍,是没法强制的,他若不要看,连拖也无益。

即如有几种刊物,有钱有势,本可以风行天下的了,然而不但看客有限,连投稿也寥寥,总要隔两月才出一本。

讽刺已是前世纪的老人的梦呓〔5〕,非讽刺的好文艺,好像也将是后世纪的青年的出产了。

六月十五日。

〔1〕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《申报·自由谈》。

〔2〕派队剪除长衣的事,指当时四川军阀杨森的所谓“短衣运动”

《论语》半月刊第十八期(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)“古香斋”

栏曾转载“杨森治下营山县长罗象翥禁穿长衫令”

,其中说:“查自本军接防以来,业经军长通令戍区民众,齐着短服在案。

……着自四月十六日起,由公安局派队,随带剪刀,于城厢内外梭巡,遇有玩视禁令,仍着长服者,立即执行剪衣,勿稍瞻徇。”

参看本书《“滑稽”

例解》。

〔3〕整顿茶馆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上海《大晚报》“星期谈屑”

刊载署名“蓼”

的《改良坐茶馆》一文,其中说对群众聚集的茶馆“不能淡然置之”

,提示反动当局把茶馆变为对群众“输以教育”

的场所,并提出“改良茶馆的设备”

、“规定坐茶馆的时间”

、“加以民众教育的设备”

等办法。

〔4〕《包公案》又名《龙图公案》,明代公案小说,写宋代清官包拯断案的故事。

〔5〕讽刺已是前世纪的老人的梦呓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《大晚报·火炬》登载法鲁的《到底要不要自由》一文,攻击鲁迅等写的杂文说:“讥刺嘲讽更已属另一年代的老人所发的呓语。”

苇索

看报,是有益的,虽然有时也沉闷。

例如罢,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,到这一天,报上照例得有几块记载,几篇文章。

但这事真也闹得太重叠,太长久了,就很容易千篇一律,这一回可用,下一回也可用,去年用过了,明年也许还可用,只要没有新事情。

即使有了,成文恐怕也仍然可以用,因为反正总只能说这几句话。

所以倘不是健忘的人,就会觉再沉闷,看不出新的启示来。

然而我还是看。

今天偶然看见北京追悼抗日英雄邓文〔2〕的记事,首先是报告,其次是演讲,最末,是“礼成,奏乐散会”

我于是得了新的启示:凡纪念,“礼”

而已矣。

相邻小说
低调少奶奶  ABO:我家夫人太暴力  穿成反派带球白莲花  朝花夕拾  阿Q正传  汉文学史纲要  呐喊  而己集  青梅渴口  古籍序跋集  柏棺+波洛圣诞探案记  孤身走我路  集外集拾遗补编  我即是虫群  娱乐圈之复仇[重生GL]    纯粹感性批判  我养大了病弱反派大佬  沉睡的森林  007系列之巴巴罗萨来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