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京鸿小说网

第5章

飓风过后,天气也凉慡了一些,但我终于照着希望我写的几个人的希望,写出来了,比口语简单得多,大致却无异,算是抄给我们一流人看的。

当时只凭记忆,乱引古书,说话是耳边风,错点不打紧,写在纸上,却使我很踌躇,但自己又苦于没有原书可对,这只好请读者随时指正了。

·一·九·三·四·年,·八·月·十·六·夜,·写·完·并·记。

二字是什么人造的?

字是什么人造的?

我们听惯了一件东西,总是古时候一位圣贤所造的故事,对于文字,也当然要有这质问。

但立刻就有忘记了来源的答话:字是仓颉〔4〕造的。

这是一般的学者的主张,他自然有他的出典。

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,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。

可见要造文字,相貌先得出奇,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,是不但本领不够,连相貌也不配的。

然而做《易经》〔5〕的人(我不知道是谁),却比较的聪明,他说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

他不说仓颉,只说“后世圣人”

,不说创造,只说掉换,真是谨慎得很;也许他无意中就不相信古代会有一个独自造出许多文字来的人的了,所以就只是这么含含胡胡的来一句。

但是,用书契来代结绳的人,又是什么脚色呢?文学家?不错,从现在的所谓文学家的最要卖弄文字,夺掉笔杆便一无所能的事实看起来,的确首先就要想到他;他也的确应该给自己的吃饭家伙出点力。

然而并不是的。

有史以前的人们,虽然劳动也唱歌,求爱也唱歌,他却并不起糙,或者留稿子,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,编全集,而且那时的社会里,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,文字毫无用处。

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,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夫的,想来该是史官了。

原始社会里,大约先前只有巫,待到渐次进化,事情繁复了,有些事情,如祭祀,狩猎,战争……之类,渐有记住的必要,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“降神”

之外,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,这就是“史”

的开头。

况且“升中于天”

〔6〕,他在本职上,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,烧给上帝看,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——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。

再后来,职掌分得更清楚了,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。

文字就是史官必要的工具,古人说:“仓颉,黄帝史。”

〔7〕第一句未可信,但指出了史和文字的关系,却是很有意思的。

至于后来的“文学家”

用它来写“阿呀呀,我的爱哟,我要死了!”

那些佳句,那不过是享享现成的罢了,“何足道哉”

三字是怎么来的?

照《易经》说,书契之前明明是结绳;我们那里的乡下人,碰到明天要做一件紧要事,怕得忘记时,也常常说:“裤带上打一个结!”

那么,我们的古圣人,是否也用一条长绳,有一件事就打一个结呢?恐怕是不行的。

只有几个结还记得,一多可就糟了。

或者那正是伏羲皇上的“八封”

〔8〕之流,三条绳一组,都不打结是“乾”

,中间各打一结是“坤”

罢?恐怕也不对。

八组尚可,六十四组就难记,何况还会有五百十二组呢。

相邻小说
重生八零:长嫂嫁进门  孤身走我路  阿Q正传  沉睡的森林  而己集  呐喊  007系列之巴巴罗萨来客    我即是虫群  低调少奶奶  青梅渴口  纯粹感性批判  朝花夕拾  集外集拾遗补编  穿成反派带球白莲花  古籍序跋集  汉文学史纲要  准风月谈  ABO:我家夫人太暴力  柏棺+波洛圣诞探案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