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京鸿小说网

第13章

那时我毫无什么历史知识,这憎恨转移的原因是极简单的,只以为流贼尚可,皇帝却不该,还是“礼不下庶人”

〔3〕的传统思想。

至于《立斋闲录》,好像是一部少见的书,作者是明人,而明朝已有抄本,那刻本之少就可想。

记得《汇刻书目》〔4〕说是在明代的一部什么丛书中,但这丛书我至今没有见;清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将它放在“存目”

里,那么,《四库全书》里也是没有的,我家并不是藏书家,我真不解怎么会有这明抄本。

这书我一直保存着,直到十多年前,因为肚子饿得慌了,才和别的两本明抄和一部明刻的《宫闺秘典》〔5〕去卖给以藏书家和学者出名的傅某〔6〕,他使我跑了三四趟之后,才说一总给我八块钱,我赌气不卖,抱回来了,又藏在北平的寓里;但久已没有人照管,不知道现在究竟怎样了。

那一本书,还是四十年前看的,对于永乐的憎恨虽然还在,书的内容却早已模模胡胡,所以在前几天写《病后杂谈》时,举不出一句永乐上谕的实例。

我也很想看一看《永乐实录》〔7〕,但在上海又如何能够;来青阁有残本在寄售,十本,实价却是一百六十元,也决不是我辈书架上的书。

又是一个偶然:昨天在《安徽丛书》〔8〕第三集中看见了清俞正燮(1775—1840)《癸巳类稿》〔9〕的改定本,那《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》里,却引有永乐皇帝的上谕,是根据王世贞《合艹州史料》〔10〕中的《南京法司所记》的,虽然不多,又未必是精粹,但也足够“略见一斑”

,和献忠流贼的作品相比较了。

摘录于下——

“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,教坊司于右顺门口奏:齐泰〔11〕姊及外甥媳妇,又黄子澄妹四个妇人,每一日一夜,二十余条汉子看守着,年少的都有身孕,除生子令做小龟子,又有三岁女子,奏请圣旨。

奉钦依:由他。

不的到长大便是个y贱材儿?”

“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,送教坊司;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,送教坊司。

张氏病故,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。

奉圣旨:分付上元县抬出门去,着狗吃了!

钦此!”

君臣之间的问答,竟是这等口吻,不见旧记,恐怕是万想不到的罢。

但其实,这也仅仅是一时的一例。

自有历史以来,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,奴隶,敲掠,刑辱,压迫下来的,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,也都身受过,每一考查,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。

俞正燮看过野史,正是一个因此觉得义愤填膺的人,所以他在记载清朝的解放惰民丐户,罢教坊,停女乐〔12〕的故事之后,作一结语道——“自三代至明,惟宇文周武帝,唐高祖,后晋高祖,金,元,及明景帝,于法宽假之,而尚存其旧。

余皆视为固然。

本朝尽去其籍,而天地为之廓清矣。

汉儒歌颂朝廷功德,自云‘舒愤懑’〔13〕,除乐户之事,诚可云舒愤懑者:故列古语琐事之实,有关因革者如此。”

这一段结语,有两事使我吃惊。

第一事,是宽假奴隶的皇帝中,汉人居很少数。

但我疑心俞正燮还是考之未详,例如金元,是并非厚待奴隶的,只因那时连中国的蓄奴的主人也成了奴隶,从征服者看来,并无高下,即所谓“一视同仁”

,于是就好像对于先前的奴隶加以宽假了。

第二事,就是这自有历史以来的虐政,竟必待满洲的清才来廓清,使考史的儒生,为之拍案称快,自比于汉儒的“舒愤懑”

——就是明末清初的才子们之所谓“不亦快哉!”

〔14〕然而解放乐户却是真的,但又并未“廓清”

,例如绍兴的惰民,直到民国革命之初,他们还是不与良民通婚,去给大户服役,不过已有报酬,这一点,恐怕是和解放之前大不相同的了。

革命之后,我久不回到绍兴去了,不知道他们怎样,推想起来,大约和三十年前是不会有什么两样的。

相邻小说
穿成反派带球白莲花  ABO:我家夫人太暴力  纯粹感性批判  沉睡的森林  呐喊  我即是虫群    汉文学史纲要  准风月谈  007系列之巴巴罗萨来客  集外集拾遗补编  古籍序跋集  青梅渴口  重生八零:长嫂嫁进门  阿Q正传  而己集  低调少奶奶  孤身走我路  朝花夕拾  柏棺+波洛圣诞探案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