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李桉的原因,索尼经典把《卧虎藏龙》定位为冲奥片。
他们特意安排一组人筹划如何冲击奥斯卡,这组人为《卧虎藏龙》制定一个长达一年的宣传周期,在全球各地跑影展,积累名气。
在纽约的两组人不关心影展,他们的目标是北美地区的市场。
公关人员要设立诸多阶段性的目标,制订不同的策略。
华国国内的电影人或许觉得只要搭上好莱坞的电影公司,有了好莱坞的发行系统,就像是坐上了顺风车,稳赚不赔。
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一个详尽的,具有操作性的发行方案才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获得成功的根本。
像《卧虎藏龙》这样的华语电影,一开始不会在美国的主流院线上映,也不会有上千家影院放映,而是由小到大的发行模式。
李桉在北美的艺术院线有观众基本。
他们制定了先稳住艺术院线,再扩大到大众院线。
从核心扩散到边缘,先抓住中产都市群体,再从都市逐渐扩展到一般观众和乡镇地区,这是大的宣传策略。
第一阶段是维持艺术院线的观众群,走高品味路线,电影定位为浪漫喜剧。
目标观众为女性及成年观众,中产阶级和艺术院线观众。
宣传重点放在影评上,举行影评人试映会,保证影片良好的口碑,等到高品位的口碑稳定后,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计划。
第二阶段主打武术和传统武打片的观众群,也就是看武打片录像带的观众。
香港是武打片最大的生产基地,昌盛时期每年能制作几十部武打片,但在北美上映的很少,大多是通过录像带的方式流入欧美等国。
由此培养了一批武打片的爱好者。
他们和第一批艺术电影的观众群口味完全相反,更喜欢暴力,而不是艺术。
第二波瞄准的就是这批观众,《卧虎藏龙》是武侠片和艺术片的结合,其中的武打场面也非常精彩。
公关小组准备请当红的前卫饶舌歌团武当派的成员参加试映会,营造口碑。
还会和美国各地的武馆合作打广告,电影中的武打场面会在武馆内播出,并强调该武馆可以传授这种功夫。
凭借《卧虎藏龙》电影票的票根到合作的武馆上课,可享有百分之十的折扣。
从而在全美的武馆掀起一场观影的热潮。
第三个阶段瞄准的是青少年观众群。
选择年轻人喜欢的杂志,比如《滚石》,放入一些和电影有关的形象,同时建设《卧虎藏龙》的专属网站,供年轻人浏览讨论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误染相思 八零小辣媳:我家大佬有金矿 传闻中的二世子 全师门就我一个普通人 风水神医皮剑青 快穿之打倒白莲花 无法不爱 纨绔被钓日常 风起时 你是死亡背后的流星 我欲成仙 捡到的夫君是冥王 女主崩成了反派[快穿] 系统之我在后宫当圣母 财迷农女忙赚钱 灵异惊魂笔录 死循环 御佛 载浮沉 浮花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