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&ldo;土地法&rdo;开始落实的时候,冯承乾回归到了他的本质工作上来。
到一九二六年底,中国不但拥有了全球第五的钢铁产量,还是全球第四大造船国,拥有了建造万吨级大型舰船的能力。
当然,对支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说,这还远远不够。
在干回老本行,即规划海军发展的时候,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情,不是计划建造哪些战舰,而是对造船业进行全面整顿与提升。
可以说,万吨级的造船能力,根本满足不了海军发展的基本需求。
要知道,在一九二零年代末,重巡洋舰的排水量都在一万吨以上。
虽然受&ldo;华盛顿海军条约&rdo;限制,战列舰等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万五千吨,但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想过建造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。
在下一场大战平,战列舰就会被送进博物馆。
未来,主宰海洋的,将是一种全新的战舰!!。
第十章海军起航
俗话说,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。
海军建设,根本在人,而不是战舰。
大战期间,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能够击败更加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,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更加优秀的人才。
这里所谓的&ldo;人才&rdo;不仅仅指海军官兵,还包含了与海军有关的人员。
比如,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火炮技术就比英国先进,因此帝国海军的战舰在主炮口径普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,并没吃多大亏,甚至有一定的优势。又比如,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开发出了表面渗碳装甲钢,在装甲厚度相当的情况下,为战舰提供了更好的防护。再比如,帝国在战前下大力气研制高效率的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,使得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获得了更加强劲的动力。
这些,都是因为帝国拥有更加杰出的工业与技术人才。
所幸的是,冯承乾并不需要为人才担忧。
在他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、以及回到帝国海军之后,非常重视人才培养,而且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准公民。这其中,不但涌现出了吴铁生这样的军事人才、宋靖国这样的工业人才,还有很多技术人才。
虽然并非所有劳工在获得了准国民待遇之后,都跟随冯承乾等人回到中国,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回到中国,立志为祖国的强大与复兴贡献一份力量,而他们就是中国海军不可否缺的人才。
海军方面,人才更不是问题。
在冯承乾回国后,已有上百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服役的军官、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重生之美人误我 沙雕兄妹,综艺爆红 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知意 [足球]反系统 重生后我盘了豪门老总 我们好好的来谈场恋爱吧! 我真的只把女主当女儿 大猫统领的心尖宠 农女红豆 佛系鬼母要吃素 星际炮灰养崽日常 梅雨时节 竹马谋妻之弃女嫡妃难休夫 草长莺飞鲲而肥 说好的互掐呢,发什么狗粮?摔! 元尊 时空酒馆 上虞歌 报告王爷:您的小心肝又撒娇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