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将熟睡的小皇帝弄醒,簇拥着太后,拜见同治皇帝的遗体,顿时,宫内一片哀哭之声。然后,扈从大臣遵奉两宫太后懿旨,拥立小载湉到大殿即皇帝位,这位小载湉就是光绪皇帝。
宫廷中忙碌着同治皇帝的丧事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。
慈禧太后沉着冷静,这个时候,她却在考虑如何着手第二次垂帘听政。
第3天,礼亲王世铎领衔上奏,奏章的核心意思是:皇帝尚在冲龄,一切应办事宜,唯赖皇太后亲加裁决,庶臣下有所禀承。俟奉有谕旨,再将垂帘章程,悉心妥议具奏!
一句话,就是让太后再次垂帘听政。
这道奏章,当然立即恭呈太后慈览。
八四
精明的慈禧太后,两眼再次放射出夺人的光芒。沉吟片刻,表情淡然的慈禧太后,挥笔批道:
览王大臣所奏,更觉悲痛莫释。
垂帘之举,本属一时权宜。
唯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,且时事多艰,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,不得已,姑如所请。
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,即行归政。钦此。
王大臣们明白了太后的意思,立即以皇帝的名义,代表冲龄之年的幼君,向太后表示谢忱:
祗承懿训,寅感实深。
因思朕以薄德藐躬,欲承两宫皇太后懿旨,入承大统,诞膺景命。
仰荷大行皇帝付托之重,遗大投艰,茕茕在疚。幸赖两宫皇太后,保护朕躬,亲裁大政……朕实有厚幸焉!
所有垂帘一切事宜,著该王大臣等妥议章程,详细具奏。将此通谕中外知之。
这样,略施小计,慈禧顺理成章地达到了揽权之目的,从此,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垂帘听政。
不过,慈禧知道,这场政治游戏,才刚刚开始,好戏还在后头,还有一浪高过一浪的风波,正在酝酿着,正张着狰狞的面目等着自己。但是,她很不屑,也很自负,她知道,在这王朝之中,没有谁能与自己抗衡‐‐只有一个恭亲王,他已经锐气全无,五体投地地俯首称臣了。
第二天,慈禧发布圣谕:以第二年为光绪元年。从此,小皇帝载湉,称为光绪皇帝。
两天后,慈禧将大臣潘祖荫、翁同龢奉命拟写的所谓同治皇帝的遗诏,公布天下,主旨说:朕信赖两宫太后,所选新君,深合朕意。载湉仁孝聪明,必能钦承付托,并孝养两宫皇太后,仰慰慈怀。
这样的遗旨,尸骨未寒的同治皇帝真要气得乍尸!
深知宫中险恶的醇亲王几次哭昏在地,但一切无济于事。
醇亲王明白,从此,他再也不能参与朝政了,倒不是因为不能上殿面君,无法叩拜如仪,主要是出言建策,无意之中会冒以太上皇、皇父之威,这自然会惹怒已经成为小皇帝额娘的慈禧太后。醇亲王太了解自己的这位妻姐了,对于权力,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,她还能放过谁?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与君归 青梅煮酒话西汉 桥的故事 失陷 璎珞鬼谈 假如你有病 武则天 重生之命当争 我们只在床上谈情说爱 灰太狼养成计/掰弯 农门甜宠:蜜桃小娇媳 炮灰重生不退亲 病变 (BG/综影视同人)明宫劫 江湖怨 我有三千深情 我嫁入豪门联姻了 皇后快到朕的榻上来 不驯之敌 降龙悍丫头 上瘾